close
【境轉心不轉】

心如明鏡。雖然外在景物不斷轉變,但鏡面卻不轉動,此即境轉而心不轉。若心隨境動轉不息,則人我是非皆成昏擾,不能自已。

【播下好種子】

人的心地就像一畝田,若沒有播下好的種子,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。

 【一日菩薩】

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薩。把握一日的付出,即是一日的菩薩。

【真正有功夫的人】

一般人常言:要爭這一口氣。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,是把這口氣嚥下去。

【持寬臨逆】

逆境、是非來臨,心中要持一「寬」字。

【靜心】

修行一定要經得起磨練,將混亂的心磨練成靜心,使自己在動的境界中不動心。

【不要輕易被傷害】

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,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。

【視痛為劫】

痛有兩個詞:一個是痛快,另一個是痛苦。面對痛苦時,要「痛快」,也就是視「痛」為「劫」。「痛」去「劫」消,則病痛反能帶來「劫後歸來」之快。

【人生終有聚散】

人生想得透徹一點,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永遠與我們為伴。再親愛的人、再多的財物,也終有離別聚散的時候。所以,又有什麼東西捨不得呢?

【重新面對錯誤】

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,就不敢再碰同一件事情;反而應該修正錯誤,重新去面對它,好好把它完成。

【提得起,放得下】

要提起就完全提起,要放下就全心放下。

【心靈殘缺最苦】

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,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。因為世間的災難禍害,大都是由手腳完好,但心靈殘缺的人的人所造成的。

【工廠即道場】

工作就是運動,工廠即是道場。

【信心、毅力、勇氣】

信心、毅力、勇氣三者具備,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。

【佛陀的三不能】

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:一、眾生定業不能轉,二、無緣眾生不能度,三、不能度盡一切眾生。

【即時播種】

我們若有純良的種子,一定要把握因緣時機種入土中,並且給與充足的陽光、水分、土壤和空氣,才能順利成長。

凡人遇到不順心時會生氣,該怎麼辦?

師言:「應該把握自己,及時反省。生氣是對自己的失責,徒然自我消耗體力罷了!這種內在的破壞力量,會擾亂心性,也會失去解決問題的慧力。人生要達到『定』的境界,既要面對現實,又要不讓現實影響自心的清澄寧靜。」

【願大、志堅、氣柔、心細】

願要大、志要堅,氣要柔、心要細。

【學習大無畏】

行菩薩道,要經常接受考驗。遇到困難與危險時,要學佛陀大無畏、大勇猛的精進精神,心無怖畏、志不退縮,不斷向前邁進。

【人生的價值】

人生的價值在於功能而不是形象,形象沒有價值。

【歡喜付出】

要做菩薩,就要發恆常心。菩薩決不把「付出」當成苦事,而是抱持遊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。

【身是載道器】

人對軀體有兩種看法:一、太愛自己,珍寵得過分,捨不得善加利用;二、太輕視自己,輕視得近乎折磨,以為身既是「不淨物」又何必重視,音而忽略了身是「載道器」。其實,只要好好發揮身體的功能,不但處世大業能夠成就,佛道也將不遠。

【多疑之苦】

一般凡夫太愛自己,就會處處與別人計較、事事多起疑心,常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諷刺自己?別人所做的事會不會對自己不利?像這種人,就是把「人事」當「是非」,會生活得很痛苦。

【缺愛症】

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-「缺愛症」。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,充足自己的愛心,然後互相付出,將這分愛充足於社會,社會就能降和。

【說一丈不如行一寸】

人有二耳、二眼、一口¬雙手、雙腳,此中道理:是要人多聽、多看、少說話、多做事。修行貴在身體力行,說一丈不如行一寸。

【誠於內,形於外】

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?應是存誠於內,而形之於外。待人接物、言談舉止……,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。

【問心無愧】

修行要抱持一個原則與信念-為佛教、為眾生,行為要光明正大,再大的委屈與打擊也要忍受,凡事做到問心無愧的地步。

【入群磨練】

人的習性不同,各如其面。修行必須走入人群,和不同習性的人互相磨練、適應,並圓融共處、和睦以待。

【最堅強的人】

行忍辱的人,是一個最堅強的人,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;能忍,才能成就天下大事。

【練心】

人生在世,常會接觸複雜的人事;所謂「修行」,就是要藉複雜的「人與事」來練心。

【修學三要】

修習者三要:一、要有赤子之心-直心是道場。二、要有駱駝的耐力+工作時,要有駱駝般的耐勞和耐力。三、要有獅子的勇猛-努力精進如獅子的威猛。

【戒、定、慧三學】

「戒」是不起心動念,守住本分,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;「定」是遇到任何困境,都能守持志節、臨危不亂;「慧」是能運心轉境,於平靜中突破重重困境。

【四重德行】

修行者為完成「德行」,日常生活不可離「四重」,即「言重、行重、貌重、厚重」。

「言重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,都能鼓勵人心向上,並解開眾生的心結;所以「言重」則「有法」。

「行重」即行儀莊重,舉止有節;是故「行重」則「有德」。

「貌重」即待人接物能剛柔並濟,令人歡喜親近又不致輕浮,亦即孔子所說:「溫而厲,威而不猛。」涵有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之威德;故言「貌重」則「溫威並重」。

「厚重」即心寬意厚,善解人意,常懷歡喜心,樂於利益人群;所以「厚重」則「人人皆歡喜」。

【啟發自我】

人若能啟發自我的本性與天職,自然做任何事都會覺得輕鬆而無怨言。

【化解煩惱】

學佛,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,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。

【為眾生學佛】

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,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。

【感謝天意】

若常常受到挫折,也要感謝天意的磨練。

【接受一切磨練】

我們要接受天下人、事、物的磨練,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偉人。

【勿輕言困難】

勿輕言「挫折感、無力感」。縱然困難如石,也要鑽過去;更何況有時所謂的困難,可能只是如紙之薄。

【以寬諒代替埋怨】

面對業力不要埋怨,要用寬諒和樂心來代替埋怨。

【另一種福】

心在平安的時候,很容易迷失自己。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,反而能喚醒良知、長養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?

【無愧則心安】

遭受別人批評時,先問自心是否無愧?無愧則心安。

【感恩試練】

若有人扯後腿,要心存感恩。沒有人「扯」,就練不出腿勁。

【以他人為鑑】

把他人拿來作自己的鏡子,看到優點可以自我鞭策,看到缺點則自我反省。

【人生五大病】

人生最大的五種病,是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」。而諸多煩惱及種種罪業,皆因貪著「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」五欲;若能去除五欲,則能啟發良知,開展良能,自度度人,饒益一切眾生。

【忍辱】

人若能面對現實,歡喜接受過去生中的善惡業緣,謂之「忍辱」。

【持忍一切好辦】

忍,是幫助你做好事、修好行的最大力量。能持忍者,沒有什麼事辦不到。

【堪忍成就一切】

人生如果不能忍辱,就無法成就事業、學業與道業。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,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,是故「忍」為修學佛法的重心。

【心包太虛】

能將山河大地、太虛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於心,而心卻不被境所轉,此即出世的精神。

【真正的成功】

一個真正成功的人,必須人人都能容得下你,你也能容納每一個人。

【謙虛禮讓】

每個人都有自尊心,但也必須懂得謙虛和禮讓。因為每個人在世間,絕對無法一手撐天。

【事忙而心閒】

如果人人都能「事忙而心閒」,並盡一己之力,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,而且忙時不失道心,閒時不迷本性,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。

【護心也護口】

人與人之間相處,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;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,千萬不要起瞋恨心;除了護心,也要護口,不能口出惡言。

【忍者無難字】

忍字心上一把刀。能忍,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-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,做人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。

【無壞不顯好】

受人攻擊或陷害時,千萬別起瞋恨心,反而應起感恩心;因為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,沒有苦難的眾生則顯不出菩薩的寬忍愛心。所以,我們應視毒罵、中傷如飲甘露。

【滴水穿石】

恆心、毅力能如「滴水穿石」,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。

【動中的寧靜】

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,並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