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re about 走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  走出如來佛的手掌心─《西遊記》裡的人生智慧
  買這本書的因緣很奇妙,因為在博客來書店看了兩本五折的日文書之後,湊不到免運費的門檻,索性繼續翻一些五折的書,期待可以找到一本閒書,一方面省運費,另一方面長知識。後來看到西遊記裡的人生智慧之後,想到梅門前幾年的功夫舞台劇─取經,於是想看看本書作者的見解是否跟師父一樣,加上統一企業林蒼生的專文推薦,更肯定這是一本非比尋常的書。
  第一段要與各位方享的是取自於西遊記第十四回的一段故事,也就是解釋為何孫悟空需要有緊箍咒,孔子曾經講過人有三種境界,「苗而不秀者有矣夫,秀而不實者有矣夫。」所謂苗就是植物發芽,這是用大自然講人生境界。如果我們人生常常只發芽而不開花,叫「苗而不秀」,只開花不結果,叫「秀而不實」。也就是每次都會立下志願,但是往往是虎頭蛇尾、三分鐘熱度而已。一個人要追求生命最高的境界,追求理想,得要專心一致朝目標前進,如果像心性不定、活潑好動的猴子,那取經之路就遙遙無止境,還會迷路,這時候就需要緊箍咒來約束。取經的人要心甘情願被緊箍咒拴住,在磨練和考驗的過程中,耐得住性子。就像是小孩子學鋼琴,看到別的小孩子在玩耍,他也想玩,但如果是個取經者,就能沉住氣練琴。學習的過程都有不熟悉或不適應的痛苦,只要捱過剛開始的痛苦,到達忘我的境界,就不感覺到苦,反而會體會到快樂。任何工作都有甘有苦,若你能像取經者一樣,不要被辦公室蜚短流長所干擾,把精神專注在你要達成的目標,熬過三個月,就可以待一年,熬過一年,就可以再待三年。找到工作的目標和樂趣,那些消耗你情緒和精神的苦就可以被忽略。取經的過程中難免有困難,不把辛苦當成苦,拴住心,努力實踐不放棄,一定可以體悟出解決困難的辦法和專注取經的樂趣。有志氣的人,一旦克服了惰性,有了境界,這箍兒自然也就不需要了。所謂功到自然成,取經者心志上揚,自然不再需要約束心性的箍兒。
  這一段讓我體悟很深,一來今年自己立了一個很大的目標,就是希望可以通過日文檢定考,雖然我很拼命在上課,而且也上了好幾年了,但我始終運用的都是「快樂學習法」,也就是去上會話課、聊天,也不需要認真背單字跟文法,自然沒有壓力,但是學習的成效就很糟糕,現在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認真在唸書,現在努力也許還來得及,加上月底就要去上檢定班的課,整個週六排滿了日文課,早上文法班、下午檢定班,晚上是解放壓力的日本舞蹈課,星期日下午又是會話課,我很懷疑自己是否可以撐得過去,旁人都覺得我的學習太過火了,是逼自己走上絕路,套一句朋友的話:「你們這樣上課很變態。」
  其實,我只不過是用檢定考這個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緊箍咒,逼自己不斷地唸書,否則到頭來,日文的程度還是停留在看得懂蠟筆小新的幼稚園程度而已,何時才能夠到達可以對答如流的地步呢?於是我不顧家人的反對,還是堅持要讓自己在這半年壓力到達最高點,否則我永遠就是只有開花不結果的地步了。
  另外,在工作上也有同樣的體會,之前會很在意別人的流言,因為在職場上小人難免存在,以前會很在意小人在老闆耳邊講一些是非,現在,我可看開了,我把重心放在工作上,管他愛講什麼,我也不在乎,反而鞭策自己要更努力表現自己的亮麗成績,讓小人口中的是非,無法動搖老闆對我的信任。
  第二段則是要分享取自西遊記第四十二回的玉淨瓶的秘密,觀世音在啟發孫悟空,取經人有三個層次,第一個層次最低,「舉重不動」。就是像孫悟空這樣,他平常以為自己很威風,能降妖伏怪,踢天弄井,但是碰到真正有份量的事物,他便舉重不動,拿不起裝了五湖四海的淨瓶。第二個層次像海龜,海龜是觀音養的,雖然可以舉重,但「舉重若重」,拿起來還是笨重、不靈巧。最高境界便是觀世音,輕輕把玉淨瓶拿起,「舉重若輕」。一個取經的人,一定要有舉重的能力,但是舉重若輕不容易,就像有的人只會吹噓,其實沒有真本事,遇到事情,完全沒有辦法解決,這是舉不了重,只能舉輕。又如同一些教授,學問很好,引經據典,但是講來講去都是別人的思想跟道理,沒有自己的想法,這便是舉重若重。可是像中國的《西遊記》、《莊子》,講的都是深遠的大道理,但是又因為容易閱讀及理解,所以廣為流傳,這就是舉重若輕,也是一個取經的人要學的本領。
  又如同一片白雲,飄來飄去好像很輕,但是它卻有幾百公尺厚,而且面積也很大,但是天在舉這片雲時,是多麼輕巧。這段話讓我想起在工作場所,常常老闆會覺得我們講話不得體,無法切中重心,講了一大堆,好像在「牽麵線糊」,讓人愈聽愈不清楚,而真正厲害的人,也就是讓我們要學習的對象,就是簡單扼要,講話有組織,言簡意賅。
  最後一段最簡單,但拿出來分享是因為最近遇到的一件事,有個朋友的老婆因為腦幹長瘤,我介紹他們去梅門練功,後來他們也去了幾次,也去繳了錢、領了道服,卻在上課當天突然沒有前往,我隔天於是詢問他們原因,他說:「你們梅門不是口口聲聲說是慈善事業嗎?那為什麼不管什麼東西都要錢?CD也要錢、衣服也要錢,學費又那麼貴?」我也只是簡單地回答他,因為道場也需要水電開銷等等,但這還是無法說服那位朋友。西遊記第九十八回裡談到,當最後一行人取經時,阿儺、伽葉尊者就開玩笑說:「大唐東土是富庶的地方,經不能亂取,你難道沒有帶人事來相贈嗎?」這句話就是要紅包,當一行人表示沒有準備時,兩位尊者用嘲諷的語氣說:「若是靠著空手傳經繼世,那我們的後人都要餓死了。」聖人也有俗事,佛祖菩薩也要生活。孔子也曾說:「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」,來求教的人即使只備乾肉為禮,我也沒有不願意教誨他的。孔子這句話是好的,在春秋時代,只有貴族能讀書,一般平民是讀不起書的,孔子就想了一個辦法,一方面解決了他生活的問題,另一方面解決了窮人沒辦法讀書的困境,在當時,乾肉是極薄的禮。我可以理解我的朋友完全沒有修行的觀念,也只是一般的凡夫俗子,也就是慾望甚重,只求取、不願付出,也就是在「取經」裡的一句話:「真經不可輕傳、亦不可輕取。」如果完全不付出代價就取得的東西,一般人自然不懂得珍惜,希望下次再有人問到我相同的問題時,我能夠舉出這個例子加以佐證。
  本書雖然只取了幾回西遊記的故事闡述道理,卻讓我深深瞭解,西遊記不僅是一本故事書,而是能夠教化人心的鉅作,感謝本書作者馬叔禮先生,用淺顯易懂的例子為每一篇故事做了最好的解說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